黄龙县是典型的农业县,其中,玉米种植面积、总产量位居全省前列,亩产量位居延安第一。
为解决“农村常住人口劳动力不足”的问题、逐一破解新形势下粮食生产“谁负责、怎么抓,谁来种、谁服务、如何种、怎么推”六个关键问题,提升群众收入,近年来,黄龙县立足县情农情,创新推出粮食社会化托管服务发展模式,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策“五良协同”,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玉米单产提升“1+百千万”行动,力争实现玉米单产大面积均衡提升,最大范围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,促进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。
家住黄龙县崾崄乡马蹄掌村的王飞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,种植有1500亩玉米,为了提升玉米产量,增加个人收入,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,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应用玉米密植新技术,种植密度由4200株左右提升到了4600株以上,每亩亩产能增加100公斤到200公斤。
(资料图)
崾崄乡马蹄掌村村民 王飞:
我现在有5台拖拉机,还有2台收割机,打药机有2台,这些东西政府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。
王飞的事例是崾崄乡促进玉米产业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。被誉为“黄龙粮仓”的三岔镇,这项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。近年来,三岔镇积极推广以玉米种植为主,集中连片的机械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,探索出可供农户选择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,即为农户提供耕、种、收等环节托管服务,农民跟合作社签订托管协议,从买种子、化肥到播种、管理、收获,都由合作社集中管理,切实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。通过土地集中托管,实现土地规模化、集约化、机械化与专业化生产,形成农民“离乡不丢地,不种有收益”的良好局面。
三岔镇长石头村党支部书记 高振远:
今年我们长石头村实施玉米社会化托管服务,共200亩18户,给群众从耕、种、收提供一条龙服务,减少了他们的劳动力和生产成本,从今年的玉米长势来看,预计每亩要增产100到200公斤。
三岔镇是全省“万亩玉米创高产示范基地”。今年来,三岔镇在玉米生产上积极落实玉米密植高产技术,打造2个玉米单产提升“吨粮田”示范基地和2个玉米单产提升千亩“示范方”,引领群众主动应用先进栽培技术,形成玉米单产提升万亩“创建片”,并在万亩玉米绿色优质示范区内建设一个百亩的试验区,开展30个玉米品种、5个品牌肥料和绿色植保实验。从品种的引进、改良、栽培技术、田间管理、防治病虫害各环节都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,选出2023年乃至今后几年更适合黄龙种植的绿色、优质、多抗玉米品种,探索化肥、农药减量增效的技术模式。
三岔镇副镇长 张延:
为提高玉米产业总体效益,提升农民收入,我们通过示范带动,帮助群众精选优质籽种和农资,提高农机农艺、改善配套服务等方式,实现由过去的单一追求高产转变为绿色、高质、高效相统一,促进全镇玉米种植稳产高产、节本增效的目的。
为延伸产业链条,帮助群众做好玉米晾晒、烘干、储存工作,三岔镇在梁家山村投资建设占地10000余平方米的玉米烘干厂。烘干厂预计9月份建成使用,建成后日烘干玉米可达600吨,不仅能够带动周边群众降低收储成本,解决当地玉米烘干难的问题,还可以增加集体收入,为群众提供务工收入,为进一步做强玉米产业奠定了基础。
三岔镇梁家山村第一书记 吕哲:
梁家山玉米烘干厂目前已经完成了烘干塔和厂房的建设,目前正在完善配套设施,预计九月底便可竣工完成,到时候可以为咱们的客商提供就地的烘干服务,不仅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,也可以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,增加务工收入。
近年来,黄龙县坚持向高标准农田要单产,向先进农业科技要单产,向社会化服务要单产,建设玉米生产试验示范基地1个,打造百亩“吨粮田”2个,建设千亩密植高产高效示范方4个,整建制推进万亩创建片5个,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抓手,扭住农技培训和农机作业这两个关键,强化播种质量提升,力争实现“百亩田”亩增500—700株、“千亩方”亩增300—500株、全县整建制推进亩增100株以上目标。按抽样调查今年每亩密度增加200余株,预计亩产增加30余公斤,最大范围实现县域玉米单产大面积均衡提升。
黄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刘宇峰:
按照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的总体要求,充分挖掘耕地潜力,全面落实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,全面推广玉米密植高产技术,推行社会化托管服务,达到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策“五良协同”,提高玉米单产水平,实现粮食增产,农民增收。今年,全县完成玉米种植12.31万亩,较上年同期增加12.9%,玉米增密度面积8万亩。
审核:王 姣
编辑:刘小燕
视频制作:廖晓瑞
黄龙县融媒体中心
标签: